有一段時間沒有用手飛FSX的747-400了,前一陣子花了一些時間看了Mr. Rod Machado的飛行訓練資料,之後便開始著眼研究導航、STEEP TURN及機場航圖等相關知識。但說真的..沒有一套有系統的資料,確實很難了解文中所述…..而更重要的沒有高人指點,儘管有一套完整的資料,也是看得眼花撩亂。
很多飛行員會以手飛的方式來降落飛機,雖說飛機的起降是整個飛行過程中風險最高的時候,但基於技能的維持,飛行員確實有必要在天候條件允許時做幾次進場的動作來培養自己的『手感』。畢竟,把飛機飛好是飛行員的基本功…..
有一段時間沒有用FSX 中的747-400練習降落動作了,話說有一份老外寫的『A Beginner's Guide to Flight Simulator』的資料,看過後簡直沮喪到了極點,因為FSX需要有大量的外掛程式才能讓畫面變得精緻,而且必需使用像PMDG、PSS或LEVEL-D等開發的飛機模型才能使擬真性稱上某個水準。也就是說,FSX內建的機型全是當成遊戲玩的玩具。
不過倒沒錯,那些外掛的飛機模型的確將整台飛機的操作仿的微妙微肖,甚至是鉅細靡遺,除了最基本的飛行儀錶外,子系統及FMS等零零總總也一併交代的一清二楚,而且在空氣動力的表現上更真實,有些模型更是航空公司用來訓練飛行員用的,可見其模擬的程度是如何的精細。
這就是為何”模擬飛行”的玩家們對飛行會是如此著迷之處,除了可以圓一個飛行的夢外,還可以間接吸收很多有關航空的知識,這可不是像練功打怪來升等般容易,正因為航空知識具備著各項物理、空氣動力、機械、電子、電機及氣象等專業所匯集的一門專業知識。
再回來談那天的Final Approach,儘管FSX內建的機器很”簡陋”,但最起碼仍提供了基礎飛行的需要。不過駕駛 BOEING 747-400 的飛機要以手飛的方式進場,對於一個純業餘且未受過任何訓練的人而言是很有難度的,雖然Rod Machado先生在飛行課程中一直耳提面命我們這些新學員飛行時的『姿態』、『動力』與『配平』三個重要的步驟,但一部幾百噸的鐵鳥以近170浬的空速向機場跑道端前進,除了看準PAPI外,還得竭盡所能的讓飛機對準跑道。更重要的是在下降的過程中,做減速的動作後還得適時的放下FLAPS及機輪,一次要做那麼多動作及注意那麼多數據,不手忙腳亂才奇怪。我想這個過程中,最輕鬆的莫過於是開Seat Belt燈、確認自動煞車及減速板Set Armed等動作,而至於下滑道的維持,要像教官講的『姿態』、『動力』『配平』看來絶對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在訓練時所用的是Cessna 172 SP Sky Hawk的輕型教練機,降落時的空速大約也僅維持約65浬,而747-400這大個兒則是以趨近於三倍的空速進場,速度帶給操作的人有極大的壓力。
從距跑道約10浬處開始校正航路,聽到GPWS Call out 2500 f t時,在距離降落至跑道的時間也約剩下二~三分鐘左右,在這段時間內要找到Flaps及機輪放下的時間,又要在三度空間中維持飛行的循跡,儘管直盯著PFD,一抬頭看,不是PAPI燈號不對就是沒對準跑道,這種”角度”不精準,最容易引起降落失敗。而隨著GPWS Call out 500 ft ...如果還沒有做好降落的準備,通常也不需要再試了,免除危險的考慮外,要這樣東晃西甩的飛也未免脫離現實太遠,為了著陸而強行校正下滑道及航向所做出的大動作實在不符合需求,就算的降落成功了,也會感覺不夠真實。至於最後的100 ft…..50 ft…Landing Flare 則是驗收下降率控制的重要關卡……
“輕柔觸地”是所有飛行員最能展現高超技術的方式,但說的總比做的容易…..